蘇州環保工作要有“五個轉變”
工作方向
從側重于末端治理向側重于源頭控制轉變
防治對象
從以水為主向水、氣、聲、渣、土壤等全覆蓋轉變
工作內容
從單純治污向治污、保護與修復三管齊下轉變
管理手段
從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經濟、法律、技術等措施轉變
管理區域
從城市為主向城鄉環境管理一體化轉變
本報訊(記者 蔣麗英)流域水質持續好轉,空氣質量逐年改善,污染減排任務全面完成,環保能力顯著提升,到2015年蘇州將率先基本實現生態現代化。19日召開的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明確了“十二五”環保工作任務。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蔣宏坤為此次會議作重要批示。市委副書記、市長閻立出席會議并講話,市領導金明、周玉龍、金海龍出席。
蔣宏坤批示:2011年是“十二五”開局之年。環保部門要堅持鐵腕治污、科學治污、全面治污,確保完成年度減排任務,要真抓實干,推動經濟轉型升級。各地、各部門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載體,充分發揮“環保優化經濟發展”功能,以更大的力度加強污染治理,以更實的措施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,努力使蘇州的山更綠、水更清、天更藍,在環境保護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,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市環保工作的主要目標是,流域水質持續好轉,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%,地表水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0%。空氣質量逐年改善,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2%,加強新型污染物控制,市區灰霾天數和酸雨頻率呈下降趨勢。污染減排任務全面完成,化學需氧量、氨氮排放總量分別削減16.94%和17.84%;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削減24.07%和25.60%。環保能力顯著提升,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不低于98%,中心鎮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于90%;太湖、陽澄湖一級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于85%,其他地區不低于70%;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%。全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穩定在90以上。 今年是“十二五”的開局之年,今年全市環保投入比重占GDP比重要超過3.5%,全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不低于90,吳江市、相城區和吳中區建成國家生態市(區),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群通過復查、蘇州市生態市建設正式通過國家考核驗收。
閻立指出,圍繞上述總體要求和目標,我市今后一段時期的環保工作要實現“五個轉變”:在工作方向上,實現從側重于末端治理向側重于源頭控制轉變;在防治對象上,實現從以水為主向水、氣、聲、渣、土壤等全覆蓋轉變;在工作內容上,實現從單純治污向治污、保護與修復三管齊下轉變;在管理手段上,實現從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經濟、法律、技術等措施轉變;在管理區域上,實現從城市為主向城鄉環境管理一體化轉變。
閻立強調,各級、各部門要加強領導、增加投入、強化考核、不斷創新,尤其要在工作中處理好“三個關系”,首先要處理好發展和環境的關系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否見到實效,一個基本的衡量標準就是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是否降低,因此要把環保工作作為轉方式、調結構的重要抓手;其次要處理好治污和修復的關系。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和大氣污染防治,著力提升生態系統自凈能力;處理好環保與惠民的關系。環境保護貫穿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各個領域,環境保護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,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。
會上,張家港市人民政府等44家“十一五”期間環境保護先進單位受到表彰。
來源:蘇州市環保局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