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促進包括環境產品在內的環保產業發展,已成為各國在后危機時代國際競爭中力爭贏得先機的重要舉措。我國也積極推動環保產業發展,國家將環保產業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。但是,什么是環境產品?哪些產品應該被列入國際談判、落實國內政策和保護環境等不同目的的環境產品清單?本版今日刊登相關理論文章,希望有關領域有所借鑒。
◆李麗平
當前,各國正在將環保產業(包括環境產品和服務)的發展作為爭奪國際競爭力的新領域和重要途徑。我國為推進環保產業發展,擴大環保產業市場需求的政策密集出臺,如《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》、《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》等。但是最核心的問題,如誰可以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、環境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范圍到底有多大等都不明晰。
近年來,環境產品清單談判一直是WTO談判的焦點議題。我國正在參加的政府采購協定(GPA)、雙邊自貿區(FTA)談判都將環境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開放作為重要要價。因此,明確環境產品的內涵和范圍是國際談判中維護國家利益的切實需要,也是摸清家底和國內政策落地的關鍵。
國際上環境產品的定義及清單
■閱讀提示
一般認為環保產業由環境產品和環境服務組成。但對于什么是環境產品,不同機構有不同定義和分類,包括亞太經合組織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等。
國際上一般認為環保產業由環境產品和環境服務組成。但對于什么是環境產品,不同機構有不同定義和分類,比較有影響的包括:
亞太經合組織(APEC)1998年環境產品清單。制定目的是為推動APEC包括環境產品和服務在內的9個部門提前自由化。從最終用途出發,具體分為空氣污染控制、飲用水處理、廢水管理、噪聲/振動消除、固體/危險廢物、熱/能管理、可再生能源、監測/分析、其他回收系統、補救與清除十大類。清單共包含109個6位稅號產品,例如:液體泵(稅號841360)、水蒸氣或其他蒸汽動力裝置的冷凝器(稅號840420)、曝光表(稅號902740)、色譜儀及電泳儀(稅號902720)等。
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環境產品清單。這是由OECD的一個工作小組完成的一份研究成果。清單將環境產品分為三大類,分別是污染管理、較清潔技術和產品、資源管理。每一大類又進行了細分,污染管理包括空氣污染控制、廢水管理、固體廢物管理、治理與清除、噪聲與振動消除、環境監測、分析與評價;較清潔技術和產品包括較清潔/資源高效技術、工藝和產品;資源管理包括室內空氣污染控制、供水、循環材料、可再生能源、熱/能節約與管理、可持續農業和漁業、可持續林業、自然風險評估、生態旅游等。清單共包含161個6位稅號產品,例如液體泵(稅號841360)、熟石灰(稅號252220)、曝光表(稅號902740)、色譜儀及電泳儀(稅號902720)、減壓閥(稅號848110)等。與APEC清單相比,有36個相同稅號產品。
世界貿易組織(WTO)清單。即WTO秘書處在各經濟體提出清單的基礎上,匯總在其2010年報告(TN/TE/19)中的清單。清單分為空氣污染控制、可再生能源、廢物管理和廢水處理及補救、環境技術、其他幾個部分。清單共包含408個6位稅號產品,后秘書處又據此壓縮成一個僅包含153個6位稅號產品。例如:水蒸氣或其他蒸汽動力裝置的冷凝器(稅號840420)、減壓閥(稅號848110)等。
APEC各經濟體2012年提出的環境產品清單。在今年APEC環境產品清單制定中,已提出清單的10個經濟體中(除澳大利亞外),都對環境產品進行了分類。例如美國提出的環境產品清單分為大氣污染控制產品、飲用水/廢水處理和輸送產品、固體廢物與危險廢物管理產品、土壤修復和滲水處理產品、自然資源保護技術產品、氣候變化減緩產品、環境友好產品、環境監測分析和評價設備等。日本提出的環境產品清單包括大氣污染控制產品、廢水管理與飲用水處理設備、固體廢物和有毒廢物管理與循環系統設備、噪聲和振動消除設備、土壤和滲水的清潔和修復產品、環境監測分析和評估設備、環境風險管理設備、自然資源保護設備、可再生能源設備、熱能管理設備、環境友好產品、更加清潔或資源有效的技術和產品等。加拿大、韓國、新西蘭的環境產品分類與日本大致相同。俄羅斯將環境產品分類為大氣污染控制、廢水管理、環境噪聲技術、廢物管理與滲水處理、環境監測技術、環境風險治理技術、可再生能源設備等。各經濟體提出的環境產品清單既有共同部分也各有差異,7個以上經濟體涵蓋的產品有332個6位稅號。
以上幾個清單中,APEC1998年清單和OECD清單也作為WTO談判的討論對象,但WTO具體談判仍以其經濟體提出的清單為基礎。APEC1998年清單和正在討論中的APEC2012年清單沒有任何關系。